远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酸枣仁 [复制链接]

1#

酸枣仁能够补血已经没有什么疑问,缪希雍既认为补血无如酸枣仁也,那么它补的哪一脏的血呢?我们认为首先是补肝血。因为酸枣仁有调节睡眠的作用,睡眠与觉醒是由阳气的出入引起的,肝脏正好又是阴阳出入的开关。而且《本草汇言》又认为它能治“筋骨拳挛,爪甲枯折”,也说明它能补肝血。

酸枣仁原植物

但它补血又不像阿胶等药物那样滋腻,酸枣仁本身又有流通之性,如《本经》记载它能主“邪结气聚,四肢酸疼,湿痹”。除了补肝血以外,它进一步会旁及心脾,治疗思虑过度伤及心脾的归脾汤就用酸枣仁。朱丹溪说:“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,宜用此大补心脾,则血归脾而五脏安和,睡卧自宁”。

酸枣仁

酸枣仁和睡眠的关系很奇怪,古人认为它生用能使人不眠,炒熟用能使人睡眠。我们说药物不同的炮制会起到不同的作用,但生熟不同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却是很少见的,这给我们临床应用带来很大不便,经常是药房的枣仁根本不分生熟,我们怎么使用。本来是想给病人安神的,药房却抓了生枣仁,吃了以后失眠更加严重了,就没人敢开酸枣仁了。

我们来分析一下酸枣仁生熟到底有没有这么大区别。阳入于阴则入睡,阳出于阴则觉醒,正常人的这种转换很顺利,如果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就会破坏这种平衡,下面的阴盛而结,阳气就不能顺利的升出,导致病人多眠;上面的阳盛而结,就不能顺利入阴,导致病人失眠。酸枣仁能主“邪结气聚”,就能疏通阴结,使阳气出阴而治疗多眠;同时酸枣仁又能补心肝脾之血,阴血充足就能招阳入阴以治疗失眠。所以酸枣仁本身的作用是双向的,具体起到什么作用,要看病人是阳结于上还是阴结于下,不能简单地说生用就兴奋,熟用就镇静。

但古人的这种记载肯定也有一定依据,不能看成空穴来风,我们来比较一下生地和熟地。生地比熟地的流通性要强一些,酸枣仁应该也是这样,而且生枣仁蕴含生命,更能体现疏通性,炒熟以后就以滋补为主了。所以生枣仁以通阴为主,熟枣仁以补阴为主。我们再来看一下古人对生熟枣仁的用法:胆虚不眠,寒也,酸枣仁炒为末,竹叶汤调服;胆实多睡,热也,酸枣仁生为末,姜茶汁调服。这里失眠时用竹叶汤调服,是借竹叶引阳气下行入阴,和熟枣仁补阴虚相配合;多睡时用姜茶汁调服,是和生枣仁一起疏通阴气,并帮助阳气升发出阴。

总之,因为酸枣仁既能补血又能疏通,使得它既治失眠又治多眠,炒与不炒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。生熟只是对它这两种特性的某一方面进行加强。

酸枣仁因为带个“酸”字,加上又能止汗、镇静,就被很多人当作酸敛的药物,和山茱萸、五味子等归到了一起。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知道它能补能通,并没有敛性。如果认为它酸敛,就没法解释《本经》记载的主“邪结气聚,四肢酸疼,湿痹”,那么它又为什么能止汗呢?

《本草述》里面有这样一段话:“自汗,服诸药欲止汗固表而并无效,药愈涩而汗愈不收,止可理心血,盖汗乃心之液,心无所养,不能摄血,故溢而为汗,以大补*芪汤加枣仁”。大补*芪汤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方子,但这里已经把酸枣仁止汗的机理说明了,病人已经服过敛固的药了没有效果,所以这里用酸枣仁肯定不是再用它酸敛。它之所以貌似能敛,是因为它能补阴血,阴血足则静,又能治疗惊悸,应该也是这个道理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