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心动下渔舟宋代绘画中的渔舟远志说画 [复制链接]

1#
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
——王维

元代四家中,黄公望凭《富春山居图》名垂天下;倪云林以一纸枯禅誉满乾坤;王叔明功力最深,生时放达,死后也为楷模。

唯有梅花道人吴镇,渔樵江渚之上,平淡得多。据说,他曾与盛懋比邻而居,盛懋也是元代的大画家,每日门庭若市,求画者络绎不绝;吴镇的门前冷清,他的夫人颇有微词,吴镇却说:“二十年后不复尔。”——意思是:二十年后再不会这样。后来果然如他所预料,如今人人皆知吴仲圭,不识盛子昭。

“吴仲圭本与盛子昭比门而居,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,而仲圭之门阒然,妻子顾笑之。仲圭曰:‘二十年后不复尔’,果如其言。”——董其昌《容台集》

吴镇一生不仕,孤洁清高;他喜爱梅花,钟情绘事,所画最多的,是渔舟。在《洞庭渔隐图》中,他题了一首诗,是这样写的:

洞庭湖上晚风生,风揽湖心一叶横。

兰棹稳,草花新,只钓鲈鱼不钓名。

吴镇《洞庭渔隐图》

自古以来,文人喜好将隐逸之情寄托在渔舟上、江湖中。从《楚辞》、《庄子》起,历朝历代,“渔”与“舟”,都代表了避世脱俗、隐逸旷达的人生愿望。怀抱这样清高理想的吴镇,自然看不起沽名钓誉之徒,所以他“只钓鲈鱼不钓名”,只在画中放舟,如一叶兰芥,飘飘荡荡,小舟一横,就横了千年之久。

“吴仲圭多学巨然,易紧密为疏落,取法少异,

要以董巨起家,成名后世。”

——黄宾虹

吴镇的山水,师法宋初董元、巨然一路,无论是皴法、墨法,还是作品最终呈现出的平淡天真、苍茫浑然,都与董巨相去不远,几乎可以比肩。在宋代百花争艳的山水画作中,董元与巨然,以表现江南山川的秀润苍翠为善,墨色恬淡,别具一格。明代学者董其昌将山水分为南北二宗时,把董元列作南方山水的开山宗师,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力之大。

董元《龙宿郊民图》

董元是五代人,字叔达。他擅画江岸风光,米芾称其:“峰峦出没,云雾显晦,不装巧趣,皆得天真。”意思是说他的画直接描绘山水的景象,忠于现实的表达,而不矫揉造作;沈括写他:“其用笔甚草草,近视之几不类物象,远观则景物粲然。”这是讲他用笔放纵自如,不求形似,近观不明就里,远望才知真意。

事实上,董元注重以“远近法”营造山水。他善于观察光线的变化,喜好利用大气透视与画卷的宽度,展现江域的辽阔、山川的广远,以此表达山水的真趣。

与董元相隔八百年,在十九世纪的法国,枫丹白露的巴比松画派也致力于走出画室,去自然的光线下,描绘风景的真实趣味。他们技法上的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