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沂蒙山区掀蝎子的习俗已成为历史 [复制链接]

1#

春天,沂蒙山区的人们有“掀蝎子”的习俗。

谷雨前后,大人孩子一起出动,约三五好友,上山掀开大大小小的石头捉到蝎子,回家后清洗干净,用花生油炸酥,就是一盘绝妙的下酒菜。

所以“掀蝎子”成为当地人们的一大乐趣,既可以游山玩水,锻炼身体,又会颇有斩获,一饱口福,可谓一举两得。

春到沂蒙

蝎子和“蜈蚣、毒蛇、壁虎、蟾蜍”在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间传说中并称“五毒”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蝎子的口碑似乎并不好,人们会用“蛇蝎心肠”形容一个人心狠手辣。《西游记》中,唐僧在女儿国好不容易过了“美人关”,却又不幸落入蝎子精之手,逼婚不成,差点沦为蝎子的一盘菜。

既然蝎子是“毒虫”,就可以人人得而诛之,“掀蝎子”就是为民除害,是约定俗成的规矩,祖祖辈辈就这么过来的,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。

这种习俗和乐趣,今年却被强行中断了。淄博市沂源县发布公告:自年3月1日起,禁止任何个人和单位猎捕、销售、收购、食用野生沂蒙全蝎。猎捕超过20只,追究刑事责任。20只以下,予以罚款或拘留等行政处罚,从重处理。

为什么沂蒙山人会对有毒的蝎子如此情有独钟?为什么当地政府要采取如此强有力的措施来保护这个小小的“毒虫”呢?

沂蒙全蝎

药效奇特的沂蒙全蝎

一般的蝎子为六足加两爪,俗称“八足蝎”,沂蒙山区腹地出产的蝎子为“十足蝎”,是沂蒙老区特有的罕见品种,故称“沂蒙全蝎”,有极高的药用价值。

全蝎作为中国的名贵中药材,其身体中的蝎毒素有显著的解痉作用,具有祛湿、通络、消炎、攻毒等功能,是治疗大骨节及麻风病的良药。当地有“吃了蝎子,不长疖子”的俗语。人们坚信,每年吃七只蝎子,就可以保证一年之中不生毒疮疙瘩及各类皮肤病。

蝎子的药用价值,在《开宝本草》和《本草纲目》等中药古典中均有记载。当地人除了直接食用蝎子,还开发了“蝎精口服液”、“龙蝎酒”“沂蒙全蝎罐头”等全蝎产品,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收益。

濒临灭绝的悲惨境地

极高的药用价值,使沂蒙全蝎名声大振,身价倍增。

蝎子个头虽小却处在食物链的顶端,繁殖速度低,生长缓慢。连年的过度捕捉,使野生蝎子的数量急剧减少,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价格的飙升,价格的飙升助推了人们“掀蝎子”的热情。

如此恶性循环,把沂蒙全蝎推向了濒临灭绝的边缘。尤其是近几年,人们发明了一种“蝎子灯”,晚上打开灯,蝎子就会自动爬过来,人们“守灯待蝎”,会将大大小小的蝎子一网打尽。

如此竭泽而渔的捕捉方法,直接把沂蒙全蝎推入了绝境。

油炸沂蒙全蝎是当地一道特色菜

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,唤醒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,大多数人也开始自觉抵制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。当地政府以此为契机,果断出手,重拳打击捕食沂蒙全蝎的行为,开始着力保护当地这一特有的珍稀物种。

同病相怜的名贵中药

在沂蒙山区,陷入绝境的不仅仅是沂蒙全蝎,还有种类繁多的名贵中药材。

沂蒙山区地处鲁中腹地,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。山上百草丛生,其中不乏名贵的中药材:柴胡、细辛、刘寄奴、黄芩、丹参、百部、半夏、远志、艾蒿、益母草等等,其中除了丹参可以大面积种植以外,其它绝大多数都只能在野生状态下生长,再生能力极差。

沂蒙山野生中药材

近年来,随着中草药价格的不断提高,上山采挖草药,成为当地普通老百姓农闲时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。中药数量的不断减少和价格的急速飙升,使中草药也陷入了与沂蒙全蝎同样的境地。

保护这些珍贵的中草药,保持沂蒙山区特有的生态系统,是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课题,同样任重而道远。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千百年来,交通的相对闭塞,造成了沂蒙山区独有的风俗文化和饮食传统。靠山吃山,也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。

但是,坐吃山空,终究会有山穷水尽的一天。面对脆弱的不可再生的生态环境,我们必须做出改变,从一只小小的蝎子入手,从种植和养殖业入手,保护环境,保护我们的家园,让“绿水青山”,真正变成“金山银山”。

沂蒙人家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